9月11日《阳泉日报·晚报版》发表的《荆俊丽:葫芦载“梦” “烙”笔生花》,报道了荆俊丽点“葫”成金,在葫芦工艺与市场接轨道路上取得的好成绩。读罢该报道,我喜欢联想的毛病又犯了,乃写下以下文字,供工艺品艺术家参考。 阳泉民间工艺品艺术家中有许多佼佼者,有些还是我的好朋友。所以,我对这个行业的情况略知一二。窃以为,阳泉工艺品要让艺术和市场手拉手,需要唱好以下几支“歌曲”。 为了便于理解与表达,我以葫芦工艺品为例子,说说拙见。 一是要唱好“节日歌”。比如春节与元宵节的时候,工艺葫芦可以出产一批“大红灯笼”,让大家把葫芦挂在门头,提在手里,喜在心头。中秋节前可以出产一批“下凡的月亮”,上边画上穿着时尚套装的新版嫦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等等。 二是要唱好“民俗歌”。比如葫芦上可以刻画阳泉迓鼓、阳泉评说等传统文艺的表演场面,可以刻画阳泉人七月十五为外孙送面羊、庙会期间唱大戏、正月十五耍社火等民俗风情,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阳泉独有的文化,提升工艺品的艺术品位。 三是要唱好“十二生肖歌”。十二生肖涉及每一个人,且人们对自己的生肖形象及文化情有独钟。葫芦工艺品要紧跟市场,以传统手法满足中老年群体需求,以卡通艺术手法满足青少年群体需求。 四是要唱好“实用歌”。葫芦工艺品要记住“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句老话,抓住葫芦原生态材质的优势,尝试制作保存药品的器具。要抓住葫芦天生具有艺术范的风格,制作蝈蝈和蛐蛐的笼子,满足大家对乡愁元素与乡土气息的需求。 五是要唱好“旅游歌”。葫芦工艺品要主动与阳泉旅游景点融合在一起,比如在盂县藏山销售的工艺品要把藏山的景色、传说、美食等元素糅合进画面中去;在平定娘子关销售的工艺品要把娘子关的雄姿、平阳公主、妒女、刘慈欣的故事展现出来;在银圆山庄销售的工艺品要把特色建筑、争矿保矿文化、红色文化等元素体现进去,等等。 简言之,就是阳泉工艺品要想扩大生产规模与社会影响力,提升经济效益,必须要在个性化、差异化、本土化等方面动脑子、想办法、拿实招,千万不要“跟风”创作,只有创作出的工艺品“独一无二”,才能提升产品的文化传播力和市场竞争力,得到顾客的青睐。 其他艺术门类的工艺品可举一反三,创作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歌曲”,哼着“小调”闯市场。(陋 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