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天窗说亮话,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窗口单位的工作人员,日常工作最担心的事情就是有人来“找茬”。是呀!办事群众来“找茬”,他们还得笑脸相迎、好话说尽。人心都是肉长的,要说他们的心里没有半丝委屈,那肯定是假的。 俗话说,有拾金拾银的,没有“拾骂”的。8月28日《阳泉日报》发表的《大家一起来“找茬”》,报道了矿区“剑走偏锋”,在国有企业、个体商户、法律服务业、新闻媒体、街道社区聘请营商环境体验官,对矿区行政审批以及养老、医保、民政、就业、就医等公共服务、政策落实、服务承诺、市场管理、行政执法及便民服务窗口进行体验监督,收集反馈经营主体和社会各界在项目落地、企业生产运营、群众办事等方面存在的意见建议,以及损害矿区营商环境的问题线索,通过实际参与和提交体验反馈,助力矿区优化营商环境。 这样的“体验官”受群众欢迎,对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工作,也是一种促进。比如文中报道的“体验官”询问相关工作人员“请问,如果从省外回阳泉工作,养老手续如何转接?”等问题,与其说是在“找茬”,不如说是对相关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与能力的一次检阅。不必遮遮掩掩,咱来个“直点穴位”。作为一名工作人员,如果自己连这些起码的工作流程都不清楚,如何来为群众服务呢?所以说,“体验官”要选那些素质较高的,能知道哪些“身体部位”容易有“刺”的人来担任,不然真成了“找茬”的就事与愿违了。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也不要担心“体验官”来“找茬”,在保持对服务对象“暖心”态度的同时,主动学习、善于学习,把自己的业务知识储备、业务能力提高等工作常态化就可以了。 在这里,我顺便给矿区提一个建议,营商环境体验官们履行职能的时候,就不要佩戴工作证了。营商环境体验官亮明身份为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体检”,不如以一名普通的办事群众身份“体验”更容易发现问题。同时,营商环境体验官佩戴证件体验,也会给相关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的压力——哎哟,万一说错什么、做错什么,让人家“抓住把柄”就麻烦了。工作人员一紧张,“体验官”得到的信息,可能就会出现偏差,不利于问题的发现与解决。 无论干什么工作,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关键是有些问题,别人如果不说,自己还真发现不了。优化营商环境,我们首先要发现我们存在哪些问题,才可对症下药,标本兼治,达到“治病救人”的效果。矿区这种聘请专人发现“刺”、挑出“刺”的办法,确实值得推而广之。(陋 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