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新闻 热点专题 综合要闻 日报 晚报 评论 文苑 交通 摄影 看乡村 专版 市场
阳泉新闻网 >> 文苑
炸馓子
□李娟银
发布日期:2024-11-29 06:38
来源:阳泉晚报

  星期天,我决定动手炸馓子。

  将500克面粉放入盆中,加一个鸡蛋、适量食盐和一些黑芝麻搅拌均匀,约200克温水边倒边搅拌,搅成面絮后和成一个柔软的面团,再加入少量油把面团揉至光滑,手上、盆上没有剩余的面渣,最后用湿布盖上饧面一个小时,其间每过20分钟揉面一次。饧好的面擀成一个约1厘米厚的长方形大面片,切成筷子粗细的条子。盆里倒油,把切好的面条盘成螺旋状没入油中,从头到尾盘成一根,再次饧面20分钟。饧好的面条特别柔软,而且弹性极好。将面条一头夹在左手虎口处,右手捋住面条,边抻边拽,往左手并排伸出的四根手指头上缠绕,缠十来圈后取一双筷子,伸进缠好的面条圈内,腾出左手,双手握住筷子将面条轻轻晃动拉长至20厘米左右。待油锅烧至五六成热的时候面条放入,大约几秒钟面条稍稍成形,一只手顺势扭转一周扭成麻花状,然后抽出筷子,轻轻翻动面圈,使其受热均匀。面圈在油锅里翻转、沉浮、腾挪、变色,密集的小泡从锅底呲呲往上冒,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幸福甜蜜的味道。等到面条变得焦黄很有质感的时候就可控油捞出,不大的工夫,盆里一把一把的馓子就堆成了小山,我的心里乐开了花。

  馓子是一种油炸食品,不仅口感香脆、营养全面,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原来,馓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它被称为“寒具”,主要在寒食节期间食用。晋文公重耳在当上国君之前,曾经有过十八年的逃亡经历。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一连几天都吃不上饭,好在始终追随左右的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才得以保全性命。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坐上了王位,为了报答当日“割股啖君”之恩赐予他高官厚禄,无奈介子推拒不接受,还带着老母亲一同隐居绵山。晋文公下令焚山,谁知介子推宁可被烧死也没有出来。晋文公感念介子推的忠君之心淡泊之志,将其葬于绵山,并下令禁火三天,这三天人们只能吃寒食,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每年这个时候,百姓就会提前炸一些环状的面食,这些面食就是馓子的最初来源。随着时间的推移,馓子的制作方法和味道也不断演变,但依然香脆酥甜,成为老少皆宜的食品。其金黄的颜色和圆环的形状,象征着吉祥、富贵和团圆,因此过年过节时人家都会准备一些,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对未来的憧憬。祭祀时也用馓子当供品,祈求神灵保佑、家庭幸福、身体健康。此外,馓子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以前生活水平低,馓子就成为人们传递情感、加深亲情友情的纽带。

  馓子作为一种传统美食,以其独具匠心的制作工艺、纤细环绕的独特造型、源远流长的历史传说和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不仅受到民间百姓的喜爱,也受到文人雅士的青睐与赞美。宋代大文豪、有名的美食家苏轼就对馓子情有独钟:“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匾佳人缠臂金。”全诗以生动的笔触、形象的比喻赞美了邻居老妪制作的馓子,外观华美精致,色泽晶莹圆润,口感清香酥脆。在诗人笔下,它已经不是仅可果腹的食物,更像是一件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珍品。这种比兴的手法,不仅体现了苏轼极高的文学造诣,更让馓子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馓子的吃法很多。才出锅的馓子香气扑鼻,但不脆。将其搁置一边,等到彻底凉透,就变得酥脆可口。抓一把馓子,跟掰树枝一样,一根一根放进嘴里,咯嘣咯嘣,吃得唇齿留香,吃得满心欢喜。早晨,一碗稀溜溜的羊油面茶,抓几根黄灿灿的馓子泡在碗里,和油茶一起呼噜呼噜吃到嘴里,顿时满口留香浑身舒坦。泡在牛奶、豆浆里,也别有一番风味。

  也有做凉拌小菜的。把馓子掰成小段装盘,放上青红椒丝、黄瓜丝,搁上切段的香菜、一丢丢盐,还有适量香油和白醋,再加入一些白糖,充分搅拌后,一道清爽可口的小菜就大功告成了,酸酸甜甜、开胃健脾,别提多美了。

  馓子还能做汤。准备一根新鲜丝瓜,削皮切成滚刀块,放入碗中泡水以防氧化变黑。碗中打入两个鸡蛋和适量盐,充分搅散,再切一小块姜备用。起锅烧油至七成热的时候,倒入鸡蛋液滑散,等到液体凝固变色后,沿着锅沿淋入几滴陈醋,然后快速倒入1000克开水,激发出蛋白质后的汤汁变得莹白浓稠,下入丝瓜姜片煮2分钟,随后加一点白胡椒粉、适量盐,搅拌化开。最后下入一把馓子,待充分吸收汤汁后,加入一点香油和少许葱花,再来几粒红枸杞子,这样一道汤鲜味美营养丰富的丝瓜馓子汤就做好了,色香味全,令人欲罢不能。此外也有用尖椒、白菜、豆芽等清炒馓子的吃法,都是不可多得的珍馐佳肴。

  馓子,这种古老而精致的美食,根根纤细、层层金黄,宛如秋日暖阳下的稻黍;它色泽诱人、香气四溢,宛如绽放在舌尖上的绚丽的烟花。


(编辑:王宁 韩璐 责任编辑:白洁)
主办:阳泉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4120190003
晋公网安备14030302000113 晋ICP备0700445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晋)字第060号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桃北中路87号 电话:0353-6658025 邮编:045000
阳泉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阳泉新闻网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分辨率1024*768
阳泉新闻网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