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虽然没有列为开门七件事,但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不亚于开门七件事中任何一件事。 那个时候,我家吃水靠的是老天,夏季,老天下雨汇流到旱井里,一年的用水就有保障了。不但洗衣浇花饮牲口用,就连煮饭熬汤饮水也要用到。如果遇个旱年下雨不多,那么下一年就会出现水荒,就得用毛驴车到十几里的营庄去拉水,耗时费工。我家的旱井由于受地形的限制,打得不深,容量不大,随着弟弟妹妹的出生,人口的增多和喂养的鸡、猪、兔数量加多,用水就显得捉襟见肘。往往刚过春天的时候水就用尽了,因此常常借用别人家水井里的水。 记得有一年,我们家院子里的水井还在春天时水就用尽了,母亲一直在邻居王大伯家的水窖担水饮用。王大伯的儿子和我弟弟在管窑顶上玩打瓦(游戏)时,不小心砸破了弟弟的头,母亲选择了沉默,带上弟弟到村卫生所包扎完事。回来时,恰巧碰到二婶,二婶问母亲怎么回事,母亲说:孩子淘气碰着的。弟弟则不服气大声喊道:“王二平砸着的。”母亲显得十分尴尬,辩解说:“没多大事,人家也不是故意的。”我知道母亲是怕把事情闹僵了,人家不让去担水了;而且静下心来想想,玩耍之中,孩子们也确实不是故意的。 后来,我参加了工作,留在了县城。娶妻后,由于没有家住,暂时寄住在县城岳父母家里。那个时候,虽然用上了自来水,但是却没能直接通到居民家中。而是在街口建了一个供水房,有专人定时负责放水,居民买到水票后,在早晨或傍晚凭水票到供水房担水。由于妻子的妹妹年纪尚小,往家里担水的重任就落在了我的身上。我估摸着家中水的使用量,或早或晚,到街口排队担水。那天岳母家洗衣服把水用光了,等着我回家担水做饭,可由于我临时加班,不能按时回家,而当时又没有电话一类的通讯工具,无法告知家人。岳父母家等我等得过了担水时辰,也不见我的踪影,只好到邻居家借了一桶水,才解决了这次水荒。从此,家里用水都要先留足做饭用水。 担水可是件技术活,尤其到了冬季,天寒地冻,地上结冰,担水就得十分小心,掌握好平衡,如果不慎摔倒,轻则摔坏水桶,重则摔伤自己。在巷口住着的田大伯,腿脚本来就不太好,在冬日早晨起来担水,由于晚上刚刚下了一场雪,担水的道路虽然被人清扫出来,但还是很滑。田大伯担着水,一不留神,脚一滑,腿一软,没能掌握好平衡,就重重摔到了地上,水洒了不算,人也摔伤了,在床上躺了好几个月,让人想起来就忧心。 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住进了单位集资修的楼房,虽然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免除了担水的奔波劳累之苦,但并没有彻底解决生活用水的后顾之忧。由于楼房建在地势高的县城西北面的高土梁上,受当时县供水系统水压的限制,水在大多时候只能上到二楼,三层以上无法保证正常供水。为此,单位特地想出一个解决的办法,在楼房的东面,修建了一个水泵房,雇工作人员,负责在晚上八点到十点,开闸往楼上顶水。因此三楼以上的用户,家家都安置了一个很大的水箱,便于盛水,供一天生活用水。如果想用洗衣机洗衣服,那就只能在顶水的时候进行,否则,一天用的水就不能够得到充分保障。冲水马桶的用水,由于缺少必要的水压力,大多时候还得用脸盆在浴缸舀水来冲洗马桶,有人戏称:住的是楼房,使用的是原始工具。虽说有些夸大其词,但也形象地说明了用水的不够方便。 如果在晚上八点到十点赶巧遇上停水停电,一天的供水就无法得到保证。曾有一次管泵房的大爷,因家里有急事回老家了,走时忘记把开闸顶水的事情托付给他人,到了晚上该顶水的时间,拧开水龙头,也不见水哗哗地流出来。大家就有点着急,一打听是大爷回老家了,连忙向单位领导反映,单位连夜派车赶到大爷的老家,拿回了水泵房钥匙,才化解了这次供水危机。 而现在,我家自来水供应已经完全正常了,什么时候用水,打开水龙头,水就哗哗地流出来了,洗衣机也换成了全自动的,什么时候洗衣服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意愿,冲水马桶也能正常使用,连笨重的大水箱也退出了历史舞台。不仅水量上得到充分的保证,而且还在水质上也开始改善。2011年,我家买了饮水机,喝水得到了改善。插上电源,打开开关,就能喝上纯净水。水用完了,一个电话,就有人送水上门,使用起来真是方便,再也不用茶壶在煤气炉上烧开水了。我现在还记得第一次喝纯净水时的高兴样,当师傅把装满纯净水的淡蓝色塑料桶放在饮水机的顶部时,我就有些迫不及待,一连喝了好几杯,甜滋滋的。 2016年7月,我家厨房安上了净水器,煮饭熬汤用水的水质也有所提升。做出来的饭更美更香,更让我们食欲大增。我住的地方,地处山区,水质较硬,突出的问题是会出现大量的水垢,茶壶没用多久就得除垢,家里的热水器,也常常因水垢堵塞了进水口而热度不够,就连喝的白开水,里面也会有一种令人生疑的白色漂浮物。自从用上净水器,水垢就明显少了许多,简直可以和矿泉水媲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