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确实值得反复阅读。最近,再次翻阅,就被第一回的故事触动了思绪,作者的寓意让我大吃一惊。到底作者表达了什么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第一回的回目是《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说的是大宋朝仁宗皇帝嘉祐三年三月,京师瘟疫盛行,民不聊生,伤损军民多多。皇帝虽然采取了诸如大赦天下、减免赋税等措施,但瘟疫非但未为减缓,反而“转盛”。天子忧愁,龙体欠安,“复会百官,众皆计议”,认为只有“宣嗣汉天师星夜临朝,就京师禁院修设三千六百分罗大醮,奏闻上帝,可以禳保民间瘟疫”。任务下达给了内外提点殿前太尉洪信,让他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搬请张天师赴京祈禳瘟疫。 太尉是个很大的官儿,按照《宋史·职官志》记载:“太尉旧在三师下,由唐至宋加重,遂以太尉居太傅之上”。以前是太师、太傅、太保之后才是太尉,到宋朝,太师之后就是太尉,太尉之后是太傅。《水浒传》后文中的那个会踢足球的高俅好像也是太尉职衔,可见洪信官儿大了去啦! 这洪太尉一离京城,便官气十足,特别是到了信州,官谱就更大了。书中写道,大小官员出郭迎接,并通知龙虎山上清宫道众接诏,而且次日众官员又送太尉到了龙虎山下。上清宫道众又都下山迎接,这场面可谓排场隆重了。到了道观,因不见天师出来迎接,太尉就有些不悦,问:“天师今在何处?”众人赶紧解释,说真人张天师性好清高,倦于迎送,在山顶结一茅庵,不住在本宫。于是这太尉就想派人把天师叫下来开诏。大家只好告说,天师能驾雾兴云,踪迹不定,怎么请得来?!大家要太尉志诚斋戒,亲自礼拜。洪太尉看看没有办法,只好独自上山去请见张天师。 后来,洪太尉在登山时,先后遇到了虎、蛇等天师派来考验他的化物,吓得他差点儿把老命都搭进去。直到后来遇到倒骑黄牛的青衣牧童,才知张天师早已驾鹤京城去了。洪太尉这才下山返回上清宫。宫内道众根据他的述说,告诉他那牧童就是张天师,从而证实张天师确实去了京师,这洪太尉才放下心来。公事办罢,终于动了游山的心思。 什么三清殿、九天殿、紫微殿、北极殿、太乙殿、三官殿、驱邪殿,即将结束游览时,太尉发现了一座非常奇怪的殿,殿门还贴着数十道封皮,封皮上有很多朱印。原来是“伏魔之殿”。陪同参观的主持告说,这个殿是大唐洞玄老祖天师锁镇魔王之殿。每传一代天师,就要亲手添一道封皮,使其子子孙孙,不得妄开。到如今已经有八九代祖师了,从来没有人打开过,连锁都是用铜汁灌铸,谁也不知道里面是啥。 于是,这洪太尉又抖起了官威,非得让道士打开大门。道士不敢违背祖训,表示此门开不得。太尉一听就火了:堂堂朝廷殿前太尉,不如你祖师爷说话顶事儿吗?于是怒道:“胡说!你等要妄生怪事,煽惑百姓良民,故意安排这等去处,假称锁镇魔王,显耀你们道术。我读一鉴之书,何曾见锁魔之法!神鬼之道,处隔幽冥,我不信有魔王在内。快疾与我打开,我看魔王如何?”道士苦苦劝说,“此殿开不得,恐惹利害,有伤于人。”洪太尉见众人不给他开门,便以权力相威吓:“你等不开与我看,回到朝廷,先奏你们众道士阻当(挡)宣诏,违别圣旨,不令我见天师的罪犯;后奏你等私设此殿,假称锁镇魔王,煽惑军民百姓。把你都追了度牒,刺配远恶军州受苦。”道众惧怕太尉权势,只得唤几个火工道人来,先把封皮揭了,用铁锤打开大锁。 这个朝廷来的大官儿洪太尉,为了自己的欲望,滥用手中的权力,不但逼迫道众打开大门,而且逼迫他们搬倒石碑,掘开地穴,放跑了伏魔殿被封印的108个魔君,才有了水泊梁山英雄聚义,搅动得“天下大乱”。惹出这么一档子大事儿,洪太尉却像没事人一般,回到朝廷,他只字不提放走妖魔之事,而且威胁同去的众人不许走漏风声,否则后果自负。 施耐庵先生通过这一回书,实际上告诉了我们一个历史事实:“乱自上作”,过去许多朝代更迭的原因无不如是!官吏的弄权术、耍威风,欺上瞒下的做派,导致了北宋政权的垮台。金圣叹当年读此回时批道:天下本无事,游山游出事来。其实关游山何干,是弄权力、耍官威才惹出事儿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