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新闻 热点专题 综合要闻 日报 晚报 评论 文苑 交通 摄影 看乡村 专版 市场
阳泉新闻网 >> 品评
桥影婆娑处,岁月总关情
□蔺贵寿
发布日期:2025-05-26 06:26
来源:阳泉晚报

  在郊区旧街乡,桃河的支流保安河如一条灵动的丝带,蜿蜒穿过枣园村。它将村子一分为二,河西与河东隔河相望,而我家,就坐落在河东那片充满烟火气的土地上。

  听村里的老人们讲述往昔岁月,没有桥的年代,保安河宛如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平日里,人们只能踩着河中一字排开的大石块,小心翼翼地蹚水过河,每一步都走得战战兢兢。一旦暴雨倾盆,河水暴涨,过河便成了令人头疼的大难题。对于上学的孩子、奔波的大人以及行动不便的老人而言,这条河横亘在前,带来诸多不便;运送物资货物,也只能无奈地绕上远路,耗时又费力。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发展的关键。20世纪70年代,改变的曙光悄然来临。村干部们怀揣着让乡亲们出行便利的决心,四处奔波寻找造桥的原材料。他们不辞辛劳,前往原阳泉矿务局收集更换下来的旧钢丝,又组织村民将树木锯成木板。在全村人的齐心协力下,村里第一座木板吊桥终于在1971年落成。这座长50多米、宽1.5米的吊桥,宛如一条坚韧的纽带,连接起河西与河东。它不仅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出行,更成为我童年最珍贵的记忆载体。那些年,我和小伙伴们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走在吊桥上,脚下摇摇晃晃,却充满欢乐。胆大的伙伴甚至骑着自行车在桥上穿梭,引得大家阵阵欢笑。每逢雨天,我们便聚在桥上,看着河水汹涌上涨,感受着大自然的力量。这座吊桥陪伴我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直至我初中毕业。

  然而,时光流转,曾经给我们带来无数欢乐与便利的吊桥,渐渐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2000年,支村“两委”果断做出决定,在原吊桥以南20米处修建一座两孔石拱桥。消息一出,全村上下热情高涨。党员们率先垂范,村民们纷纷响应,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就连常年在外工作的游子,也心系家乡,踊跃参与。大家齐心协力,共筹集16000多元。我有幸成为义务工,投身到这场意义非凡的造桥事业中,与乡亲们一起挥洒汗水,共同描绘家乡的美好蓝图。

  经过紧张施工,在10月1日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一座长50米、宽6米的石拱桥顺利建成通车。那一天,枣园村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村里热闹非凡,区里、乡里的有关领导亲临现场,为新桥剪彩,大家为这座桥取名为“幸福桥”。在老百姓心中,它更是党和群众的“连心桥”,承载着党对人民的关怀,也凝聚着全体村民的希望与梦想。

  回首往昔,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枣园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枣园村,道路宽敞平坦,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村容整洁美观,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村民们生活富足,安居乐业,日子越过越红火,幸福的笑容绽放在每个人的脸上。而桥,不仅连接了河两岸,更见证了枣园村的发展变迁,成为岁月长河中永不褪色的记忆坐标。

(编辑:王宁 韩璐 责任编辑:白洁)
主办:阳泉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4120190003
晋公网安备14030302000113 晋ICP备0700445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晋)字第060号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桃北中路87号 电话:0353-6658025 邮编:045000
阳泉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阳泉新闻网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分辨率1024*768
阳泉新闻网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