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新闻 热点专题 综合要闻 日报 晚报 评论 文苑 交通 摄影 看乡村 专版 市场
阳泉新闻网 >> 品评
巨城村的沙地红薯
□谭理勋
发布日期:2025-03-17 06:58
来源:阳泉晚报

  我的童年,是在平定县巨城镇巨城村度过的。爸爸和妈妈在巨城村开了修车店,带我来到这里,我便和巨城村有了20多年的不解之缘。巨城村的风土人情,深深地在我心头扎下了根。尤其是我和村里的小伙伴们结伴到石瓮堰挖红薯的情景,至今未曾忘记。

  红薯是北方农村常见的农作物。那时红薯秧长成后,许多人家把少部分留着自家栽培,大部分拿出去卖钱,多少能贴补些家用。

  巨城村的土地有白土地和红土地,还有沙地。沙地的红薯口感绵润,香甜度高,进锅熬煮没有碎末,很受人们喜爱。红薯收获后,村里有许多人用自家的白土地红薯或红土地红薯,换别人家的沙地红薯,这几乎成了村里人的一种习惯。

  记得那次在石瓮堰挖出红薯后,我和伙伴们生火焖烤,红薯的香味随着烟雾四处飘散,引得人直流口水。红薯烤好后,大家把红薯从柴火堆里取出来,拍去粘在红薯皮上的烟灰,狼吞虎咽地吃起来,那种沁人心脾的香甜,美得没法说。

  听爸爸妈妈说,红薯既是蔬菜,又是主粮,在饥饿的时候,单吃红薯也能充饥,干起活来有力气。此言不虚。我就听村里的一个老爷爷说过,他兜里装了几个烤红薯去修大寨田,中午和晚上各吃了三个红薯,肚子就饱饱的,一直挺到半夜收工回家也不觉得饿。

  关于红薯的“前世今生”,我的亲身体验不多,都是从老一辈人的口口相传中听来的。在农村人眼里,红薯的用途较为广泛,不仅可以用来熬米汤、做焖饭、做糜子,还可以整体煮了吃、蒸了吃、烤了吃。生红薯可以切片晒干吃,就连十分纤细的毛毛根须,都能做成“髯格嚼”(乡间的一种红薯吃法),用麻线串起来挂在屋檐下,经过寒冬腊月的晾晒后,第二年拿来嚼咽,别有一番味道。

  2000年,我家离开巨城村搬迁到了市里,我和农村的距离也越来越远了,再也没有吃上巨城的沙地红薯。2017年之后,我在北山公园看到了卖烤红薯的摊点,吃到了半沟红薯。于是,每年能吃上半沟红薯,闻到家乡的味道,也是我人生的一大开心事。

  今年年关,朋友给我家送来一箱半沟红薯,我家为此专门做了一道拔丝红薯吃。吃着香甜的半沟红薯,我不由得想起巨城村的沙地红薯来。我和小伙伴们在石瓮堰挖红薯、架起柴火焖红薯的情景,霎时浮现在脑海。遗憾的是,我离开巨城村已经很久了,巨城村的沙地红薯也没有了,但想吃沙地红薯的愿望,伴着童年的记忆,化作缕缕乡愁,在我的心间萦绕,始终挥之不去……

(编辑:王宁 韩璐 责任编辑:白洁)
主办:阳泉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4120190003
晋公网安备14030302000113 晋ICP备0700445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晋)字第060号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桃北中路87号 电话:0353-6658025 邮编:045000
阳泉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阳泉新闻网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分辨率1024*768
阳泉新闻网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