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这是一个多么亲切温暖的词汇,那里有浓浓的牵挂,还有珍贵的成长记忆。老家的那座院子里,装满我的幸福时光。 我的老家在郊区河底镇苇泊村。我家院子坐落在村子西头的苇泊大桥下,我在一个约200平方米的院子里长大。听父母说,因为经济条件不好,这个院子经过连续几年的修盖才完成。我记事起,上院就基本成型。十几岁时,父亲攒了钱又加盖了下院的耳房,修了水洞,盖了大街门。 这个院子花光了父母当时的所有积蓄,但他们为能住上人生中独属于自己家人的院落而欢欣鼓舞,这也是我们姐弟仨心中最美的院子。因为在新院之前,父母住的是多家混合在一起的大杂院,拥挤又不便。住进新家的我们,舒适自在,开心不已。上院六个屋子各有其用,三个住人,一个放粮食,一个是厨房,一个存储杂物。下院有一个套间,后来成了我的书房,对面也有一个套间,后来成了大厨房。平整宽敞的院落,带给我们的是无限美好的希望和憧憬。 在这个充满童趣的院落里,装满我们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恍惚间,我们姐弟在院子里尽情地玩跳绳、踢毽子、丢沙包、翻宝、推铁环、打扑克的身影在眼前闪现……那欢乐纯真的笑脸多么可爱!那嬉笑打闹的童音多么动听!转眼间,我看到夏日里我和弟弟捉蜻蜓的画面,姐姐为我们切西瓜的场景,我还看到了夜晚我们三人仰头赏明月、数星星的情景……我还看到,我学着大人跳下菜窖取储藏的土豆萝卜,姐姐用柔弱的手臂从水洞里打水,弟弟支起红砖,在下面放点小米抓麻雀……院子里留下我们的欢声笑语和串串足迹,那是我们最珍贵的童年回忆。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院子里,留下我们努力学习的成长印迹。我们姐弟三个都在河底中学读初中,三年时光中,姐姐对我影响很大。她的美术作业总是优秀,每幅绘画作品都让我爱不释手。我想,后来我之所以喜欢绘画也许是受姐姐的影响吧。姐姐上中专以后,我和弟弟更加努力学习。院子里的水泥地上有我背写单词的粉笔痕迹,屋外窗台上贴着弟弟背诵的古文,夏日阴凉处,有我辅导弟弟做功课的身影。院子里少了嬉戏打闹声,却多了我和弟弟的背书声和做习题的讨论声。初三中考后,我幸运地考上北京铁路师范,弟弟也如愿上了荫营一中。 这个充满温情的院子,见证了父母儿孙绕膝的欢乐时光。岁月流逝,亲情无限。姐姐和我分别从这个院子出嫁,弟弟在这里结婚。父母终于盼到儿女成家立业,但是操劳的他们又开始照顾孙子孙女。他们在院子里看着我们的孩子慢慢长大,是他们教孩子们学走路、学说话;一口一口喂饭,教他们用筷子;陪他们读故事听音乐;带他们骑三轮车、玩泥巴……我们姐弟的三个孩子,都是跟着父母长到三岁后才离开老家院子,到市里上幼儿园、读小学。父母把对子女的爱再次升华,倾注到我们的孩子身上,血浓于水的亲情深深烙刻在一家三代人骨子里。年逾古稀的父母,如今已经享受到孙子孙女的孝心。生日祝福、保健药品、过年衣服、外地美食……孙子孙女们把礼物和祝福送给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他们收到了孩子们的浓情爱意,心里别提多开心了。 如今,我们姐弟仨都在城市为工作奔波忙碌,我们的孩子们更是在外地继续学业,回老家的次数也日渐减少。但是,我们仨对父母的那份牵挂没少半分,对老家旧院的情感更深了。时常,我会在某个午后喝茶时或者夜里睡梦中,回到儿时的老家院落,旧时光里的场景,勾起我的思念之情。老家旧院承载着我们三代人一路走来的精彩故事,更记录和收藏着我们相亲相爱一家人奋斗的汗水和收获的甜蜜,见证了流逝的时光给我们各自心底烙刻的难忘记忆。那份难舍和回味时时萦绕我心头,让我念念不忘,思念绵长。 时光不语亦清浅,岁月无言亦安然。老家旧院永远是我梦中最向往的地方,永远是我人生中最动人的篇章、最欢乐的温柔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