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新闻 热点专题 综合要闻 日报 晚报 评论 文苑 交通 摄影 看乡村 专版 市场
阳泉新闻网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阳泉日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源头治理引入新材料,抑制矿山酸水产生,在末端治理引入新工艺,实现固废资源化利用——
打造老窑水治理环境友好型模式
发布日期:2024-07-20 07:14
来源:阳泉日报

  7月12日,在阳泉日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柳沟老窑酸性污染水治理示范工程现场,黄褐色的老窑水在经历多道工序处理后,水中的金属离子被分步沉淀,水质最终完成“蜕变”,水体颜色变得清澈透明。

  “这是我们公司老窑水末端处理的中试基地。我们通过技术创新,将老窑水中的铝、铁离子高纯度提取出来,一方面净化水体,一方面减少固废产出。”阳泉日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矿山酸水治理项目负责人王志刚说。

  我市是全国重要的矿产集中区,境内矿藏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素有“煤铁之乡”之誉。但许多煤矿或采区关闭后,雨水倒灌导致矿坑积水长期与周边物质发生各类反应,有害物质逐渐增多,形成大量老窑水,严重影响地下水和地表水安全。有效处理煤矿废水并综合利用资源,确保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

  2019年,阳泉日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落户郊区白泉工业园区。企业聚焦矿山酸性污染水的治理技术研发领域,在末端治理和源头治理两方面发力,建立项目中试基地,引入新理念、新工艺、新材料,为我市矿山酸性污染水的治理提供一种可行性高的环境友好型模式。

  在矿山酸性污染水末端治理上,国内外传统做法主要依靠碱中和工艺处理。这种工艺需要在污染水中按比例加入碱性化学工业品,且治理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固废,处理固废则需要额外的支出,导致整体综合运行成本偏高。

  在阳泉日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小申看来,老窑水污染治理需要降本增效,只有跳出传统工艺的“舒适圈”,瞄准固废资源化利用这条“新赛道”,才能长久地治理污染问题。为此,他们加强与生态环境部土壤中心、武汉理工大学团队等“智囊团”的合作,通过不断实践,成功研发出基于金属离子资源化回收的酸性矿井排水处理技术。

  “简单来说,我们将原先用于中和的化学工业材料替换成惰性较强的非金属矿物,通过技术手段提高矿物活性。这样一来,我们可以精准调控酸性废水pH值,实现酸性废水中铝、铁等金属离子分步靶向固定,进而得到高纯度的金属离子沉淀物。”王志刚说,“这些高纯度的沉淀物具备资源化利用的条件。经过测算,这样综合运行成本较碱中和工艺降低50%以上。随着沉淀物纯度的进一步提高,未来可实现零成本治理老窑水。”

  目前,柳沟老窑酸性污染水治理示范工程每日可处理煤矿酸性污染水200立方米,工程试运行至今已累计处理污水超过7.3万立方米,出水各项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3838-2002)中规定的V类水质标准。示范工程提取的铝盐沉淀物和铁沉淀物纯度均高于90%,铝离子聚合物加工后可作为脱硫剂等环保材料使用,铁离子聚合物加工后可作为氧化铁红产品销售。

  如果说末端治理是针对已形成酸性水的治标手段,那么利用新材料则是从源头抑制酸性水产生的治本举措。在阳泉日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轰隆隆”的声音不绝于耳,工人正对年产3000吨克拉比姆酸性污染水治理材料小规模中试生产线进行调试。克拉比姆材料是阳泉日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一种新型缓释型碱基材料,可以运用在煤矿或采区酸性废渣中,实现在源头治理矿山酸性污染水。

  王志刚介绍,克拉比姆材料一方面可以中和矿山酸性污染水,在较低pH条件下固定水中的铁离子,降低硫铁矿氧化反应速率;另一方面,长时间作用下,产生的沉淀物会在矿石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矿石与水的接触面积,从源头抑制酸性污染水产生。

  标本兼治不仅有效提升了治理效率,治理过程无固废、无二次污染更是为我市老窑水治理提供了新的方向。王小申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坚持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手抓”,不断提高末端治理环节沉淀物纯度,积极推动克拉比姆材料投产运用,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温荣鑫)

短 评

环境治理需科技助力

  在我市柳沟老窑酸性污染水治理示范工程中,固废没有随着污水被净化而产生,而是被分步沉淀,高精度提取,实现资源化利用。新理念、新工艺的引入,为老窑水治理以及后续固废处理提供了新的方向。

  矿山酸性污染水是我市环境治理中的一大难点。传统治理方式效果欠佳,产生的固废也需额外处理,可谓出力不讨好。阳泉日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聚焦该领域,以科技成果抢占先机,在源头和末端治理中使用新材料、新技术,为我市矿山酸性污染水的治理提供了一种环境友好型模式。

  作为资源型城市,在享受资源发展红利的同时,要面对资源被开采后的环境治理问题。科技成果的不断转化应用,有力支撑着我们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际操作中,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同向发力,强化政策引领,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科研攻关,促进科技创新和污染防治深度融合,让环境治理提质增效。


(编辑:王宁 韩璐 责任编辑:白洁)
主管:阳泉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主办:阳泉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4120190003
晋公网安备14030302000113 晋ICP备0700445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晋)字第060号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桃北中路87号 电话:0353-6658025 邮编:045000
阳泉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阳泉新闻网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分辨率1024*768
阳泉新闻网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