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新闻 热点专题 综合要闻 日报 晚报 评论 文苑 交通 摄影 看乡村 专版 市场
阳泉新闻网 >> 5.12全国防灾减灾日 共守美好家园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守护人民群众安全
——我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纪实
发布日期:2023-05-31 06:11
来源:阳泉日报

在今年的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现场,我市相关部门设置宣传台,为市民科普防灾减灾救灾相关知识。温荣鑫摄

  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普及推广防灾减灾救灾知识技能,强化灾害事故风险防范,进一步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全民避灾自救能力,不断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筑牢抵御自然灾害防线,全面提高重大自然灾害防御能力。

  “防”字为先 做好宣传重研判

  受地理位置、气候等因素影响,我市易发生洪涝、低温冷冻、干旱、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打赢应对灾害的有准备之战,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大娘,要经常关注气象台发布的气象预警信息。”“居住在老旧小区,要定期检查家里的线路,避免发生危险。”“这段时间是森林草原高火险期,进山入林可不能携带火源。”……在今年的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现场,市应急、规划和自然资源、水利、气象等部门单位,设置宣传台,为市民科普各个领域防灾减灾救灾相关知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用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上非常贴切。工作中,我市各级各相关部门或编制印发社区和家庭应急手册,或在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等渠道设置宣传专栏,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向社会公众普及各类灾害事故的知识和防范应对的基本技能,唤起全民防灾意识。

  高质量的气象服务是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日前,《阳泉市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发布,明确了我市将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提升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为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提供坚实有力的气象服务。

  近年来,我市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不断延伸,建成了预测预报会商、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共享、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再传播、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宣传等工作机制,出台了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此外,气象部门还借助网络、手机短信等渠道,实现预警信息入村入户;通过基层气象服务站点,及时准确收集资料,提高应急气象服务水平,为气象预测预报提供数据支持。

  “治”字为本 织密减灾安全网

  我市地处海河流域,一般情况下,每年6月至9月是汛期。其中,主汛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市水文水资源勘测站预测,今年汛期,我市水文气候状况总体偏差,区域性极端天气偏多,全市防汛形势严峻,不能掉以轻心。

  汛前是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的关键时期。市水利部门提前召开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会,组织相关单位专业人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水库、河道堤防、在建水利工程等防汛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针对检查发现的薄弱环节,他们要求相关单位在入汛前限时整改,并派专人开展隐患整改“回头看”工作,确保责任不落实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

  我市全境都是地质灾害易发区,各县区均分布有灾害隐患点。切实减轻灾害风险,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今年,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支持,开展地质灾害群专结合监测预警实验项目,选择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普适型监测预警仪器设备。此外,他们还加强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和平定县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项目入库,实现地质灾害智能化、信息化、科学化管理。

  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必须构建统筹应对各灾种、有效覆盖防灾减灾救灾各环节、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工作中,市减灾委统筹推进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抗震防灾能力提升工程、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工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程。做好灾害治理工作的同时,我市充分发挥普查成果效益,建设市级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建立本区域基础数据库;完善各级普查办指挥调度、综合统筹、服务保障等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常态化普查组织实施模式,全面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环境。

  “救”字为要 打好应急主动仗

  连日来,我市多大风天气,森林草原火险天气等级持续高位,森林草原防灭火形势严峻。驻扎在狮脑山国有林场的市级森林草原消防专业队靠前驻防,加强日常训练,做到有火打火、无火巡查,全天巡护备勤,确保发生火情后能够“打早、打小、打了”。

  这是我市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应急储备和救援能力,打好应急主动仗的缩影。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为了壮大应急救援力量,我市持续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提升基层应急力量、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开展各类预案演练,以迅速高效的灾后救援,让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减少群众生产生活和财产损失。

  灾害信息员是我市防灾减灾救灾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覆盖城乡社区的灾害信息员A、B角配备,强化灾害信息员队伍动态管理,完善全市灾害信息员数据库,定期开展灾害信息员培训,指导县区逐级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灾害信息员体系,灾害信息员灾情管理和救灾工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鼓励灾害高风险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建立应急物资储备站点能够实现应急物资靠前部署、下沉部署。城区上站街道晋东一社区、矿区贵石沟街道水滩社区等作为我市社区应急物资储备点代表,储备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4大类突发事件必需的基础应急物资,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应急物资保障能力。

  除了储备物资、强化队伍,建设避难场所、开展预案演练也是减灾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市充分利用公园、广场、城市绿地、学校、体育场馆等已有设施,陆续改扩建、新建一批应急避难场所,满足辖区内居民紧急避险和临时安置等需求。针对城市内涝、地质灾害、地震等灾害以及火灾、燃气泄漏、危险化学品等事故,我市各相关部门因地制宜开展桌面推演、线上演练等多种形式的演练活动,切实提升了基层应急指挥能力以及群众紧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温荣鑫 崔芳)

(编辑:王宁 韩璐 责任编辑:白洁)
主管:阳泉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主办:阳泉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4120190003
晋公网安备14030302000113 晋ICP备0700445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晋)字第060号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桃北中路87号 电话:0353-6658025 邮编:045000
阳泉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阳泉新闻网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分辨率1024*768
阳泉新闻网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