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市气象台发布今年第11期《重要气象信息》,针对5月26日~5月29日降雨天气过程进行预报,并在降水期间制作《雨情简报》《精细化气象服务专报》,就降水对农业、道路交通、城市管理的影响给出了应对建议,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安全运行。 气象部门是防灾减灾的重要角色之一。今年以来,市气象局深入推进预测预报会商、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共享、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再传播、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宣传5项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努力减轻和避免气象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影响,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面对复杂多变的天气气候形势,市气象局加强科学研判,加强区域联防和联合会商,做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监测预报预警评估,不断提高气象灾害风险实时动态研判能力。在主汛期来临之际,市气象台就2023年汛期气候趋势进行了预测,预计今年我市汛期降水量有偏多趋势,并提示汛期天气气候形势复杂,需高度关注突发性短时强降雨天气过程,特别是要做好防范强降雨诱发地质灾害、山洪以及城市内涝等工作。 市气象局不断加强对灾害性、突发性、转折性、高影响天气监测预报预警的敏感性,充分利用多种观测资料,做好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及时发布各类预报预警信息,还联合媒体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实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快速传播。 市气象局不断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制机制和气象灾害预警应急联动机制,扎实推进气象服务融入各行业安全生产。市气象部门坚持完善早会商、早通气的工作机制,加强与应急管理、水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城市管理、农业农村等部门合作,实现监测信息共享,共同做好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工作,推动完善以预警信息为先导的部门联动机制和叫应服务。 各级气象部门充分发挥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宣传的作用,通过报纸、微信、微博等多种渠道向社会科普气象灾害致灾风险、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灾害防御措施等内容,围绕中小学校、社区、农村、企业等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讲,扩大科普覆盖面,提高公众的气象科学素养。(芦蕊 常志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