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4年5月,新组成的中共山西工作委员会领导省城各中学2000余名学生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反会考斗争。在这次反会考斗争中,阳泉籍一大批爱国进步青年经受了锻炼,张进林(张何明)、李汝山(亚马)、孙竹庭(孙庭栋)等在这次斗争中始终站在最前列,相继被吸收为共产党员、共青团员。
反会考斗争失败后,在太原友仁中学读书的孙竹庭回到平定做抗日宣传工作。1935年“一二·九”运动后,他以迫切的心情回到太原寻找党的组织,历经艰辛找到了反会考斗争中明元中学的代表高德西。高德西是中共山西省工委工人工作委员会书记。1936年8月,经高德西介绍,孙竹庭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派回到平定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同年11月,孙竹庭介绍王谦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孙竹庭又介绍窦治中、石岐(石广平)二人入党。
1937年2月,孙竹庭又相继发展了张慧如、张鹤峰等人入党,并组成两个中共平定支部,分别由王谦、窦治中任支部书记,组织工作由孙竹庭与中共山西省工委联系。
孙竹庭(1916—1998),原名孙庭栋,平定县城里人。1936年6月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平定县工委第一任书记)。1938年秋,任平(定)东县县委除奸科科长,后又担任平(定)东县二区区长。1941年后,历任左权边区参议会民政处二部科副科长、黎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平顺县县长、长治地区副专员、豫西区行署秘书长。1949年后,历任河南省民政厅厅长、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河南省教育局副局长。1983年离休。1998年病故,享年82岁。
稿件由中共阳泉市委党史研究室(阳泉市地方志研究室)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