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2月,中共阳泉矿区委员会书记何英才为进一步扩大党的影响,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启发工人觉悟为自身解放而斗争,根据矿工的特点,把一批喜爱武术的进步青年矿工团结起来,建立了党的外围组织——阳泉矿工武术团。武术团以共产党员王凤山为首,成员有张振安、王凤岗、王化功、邓会成和杜秀荣等20余人。他们遵照党的指示,平时练习武艺,工余时间以表演为名,利用传统节日和庙会进行街头宣传。武术团组建后,走遍了矿区和附近农村,为唤起工农群众的觉醒和斗争意识起了积极作用。
“七七事变”后,全国掀起了抗日高潮。中共阳泉矿区委员会在矿工武术团的基础上,组建了阳泉地区第一支煤矿工人武装抗日游击队,这是阳泉地区党领导下的一支规模最大、山西最早的城市产业工人抗日武装力量。游击队共有队员500多人,枪300多支,由王凤山任队长,何英才任政委,政治部主任为侯富山。游击队下设五个中队,中队长分别为:廖爱考、张振安、张庆森、郭福增、李肥寿。阳泉沦陷前,这支抗日队伍奉命与平定学生游击队、正太铁路工人游击队共同开赴太行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太行山区的抗日烽火,成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秦赖独立支队的主力。
稿件由中共阳泉市委党史研究室(阳泉市地方志研究室)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