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新闻 热点专题 综合要闻 日报 晚报 评论 文苑 交通 摄影 看乡村 专版 市场
阳泉新闻网 >> 论坛
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发布日期:2024-11-17 05:59
来源:阳泉日报

  2024年11月12日,李子柒在停更4年后,带着一部名为《紫气东来》的漆器制作视频重新回到了公众的视野,在随后的视频中展示了桑蚕丝织、植物染色、蜀锦织造、绒花制作等多项非遗技艺。李子柒的回归,不仅是个人创作的重启,更是对非遗传承与创新的有力推动。

  丰富多彩的非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珍贵的非遗,对于延续民族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深远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从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出发,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我国非遗保护、传承、创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要看到,当前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仍面临着保护意识和认识程度不强、人才缺乏、宣传力度不足、传统技艺创新不够、市场适应能力差等问题。

  坚持系统性推进,是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关键所在。要以战略的眼光和系统的思维来构建非遗保护传承的严密体系,完善代表性项目制度,构建非遗代表性项目的科学、合理分类体系,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力促非遗工作制度科学规范、运行有效,工作体系更加完善,保护传承体系更加健全。

  非遗源于生产生活,也必将归于生产生活。要秉持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传承理念,楔入鲜活的现实生活,做到“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全面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弘扬非遗的时代价值、展现非遗的时代风采,吸引更多人了解非遗、喜爱非遗、保护非遗,形成社会广泛参与、人人保护传承的生动局面,共同守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铺展开新时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画卷。

  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具有天然的契合点。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有效保护前提下,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落到实处,同时拓展非遗实践方式,增强非遗传承实践活力,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在丰富游客体验的同时,激发非遗传承人的创新热情。同时,要利用非遗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等业态,推出一批具有鲜明非遗特色的主题旅游线路、研学旅游产品和演艺作品,赋予文旅消费更多的精神效益。

  在信息时代非遗保护传承需要运用数字化创新手段。随着传统文化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非遗+景区”“非遗+研学”“非遗+文创”等“非遗+”模式在各地方兴未艾。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手段,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各种融媒体平台推广传播非遗文化,探索更多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融合路径,讲好非遗精彩故事,展现其当代价值。

  非遗保护传承,关键在人。当前,越来越多年轻人投身非遗行业,在增进自身对优秀传统文化了解、拓宽实现人生价值途径的同时,也为非遗保护传承注入了源头活水。《2024抖音非遗数据报告》指出,平台上1428名非遗传承人中,30岁以下的有199人,同比增速达到72%,“95后”“00后”开始带头传承和传播非遗;讲述非遗体验的网友有1397万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非遗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遗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通过完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度、为传承人提供多样化的技能提升平台、构建完善的非遗教育体系等措施,不断壮大非遗保护传承的人才基础。同时,大力推进非遗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

  非遗的魅力源于悠久历史,非遗的生命力则在于传承创新。新时代新征程,要以人为本、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不断加大对非遗文化的弘扬、守护、宣传,共享保护发展成果,展现传统文化之美,让多彩非遗焕发光彩,为文化强国注入坚实底气和强大动力。(作者为阳泉市委党校教务处副主任 杨洁)


(编辑:王宁 韩璐 责任编辑:白洁)
主办:阳泉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4120190003
晋公网安备14030302000113 晋ICP备0700445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晋)字第060号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桃北中路87号 电话:0353-6658025 邮编:045000
阳泉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阳泉新闻网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分辨率1024*768
阳泉新闻网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