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引导广大人才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坚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国有企业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其创造的价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我们要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必须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搞好新时代国有企业人才的培养工作。 正视国有企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多年来,我市国有企业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培养企业人才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培养方式不合理。一些企业把人才的培养看得过于简单,对培养人才的模式没有给予充分的考虑,也没有进行积极的探索,在人才培养时多用传统的方式实施填鸭式教学,照本宣科、例行公事,导致培养人才的效果不好,没有真正发挥培养人才的作用和价值。二是培训人员综合水平不过硬。部分国有企业人才的培养体系不成熟,培训人员缺乏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注重理论和思维方面的培养,这些都对国有企业人才的培养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导致受训职工的思想意识怠慢,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把参加培训当作额外任务来完成。三是年轻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缺乏。在传统行业的国企中,由于产品附加值较低,因此很难招收到高素质的年轻技能人才。能留在国企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年龄普遍较大、技能水平较低,而且技术更新速度慢、周期长。由于青黄不接,技术传承也很难实施,断层现象比较严重,这已成为制约我市生产型企业生产工艺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 校正国有企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一要高度重视对职工的培训。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从职业发展角度来看,事业成功无疑是处于自我实现需求的最高层次。各类人才正是怀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抱负和追求,才能激发内在潜能,积极投入到日常工作学习中。因此,国企需要通过培训来为职工的个人成长铺路。一方面要坚持理想信念教育,确保职工的个人奋斗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保持高度一致;另一方面,国企要注重对培训结果的考核,通过细化和量化考核指标来真实反映人才培训前后的变化,并将考核结果与人才的岗位任职、薪酬等级和职务调整挂钩,这样才会让人才能够体会到培训前后自身的变化以及带来的收益,使其有所盼头,更加乐于参与企业组织的培训。二要强化后备干部培养工作。后备干部培养需要有统一的规划和科学的部署,根据企业管理人才缺口进行定向培养。培养国企后备干部队伍,首先要强化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教育,然后分类定向实施培训,对于生产经营岗位的后备干部,则需要强化经营能力、市场拓展能力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对于专业技术岗位的后备干部,则需要侧重于专业知识体系的拓展和更新;对于政工岗位的后备干部培养,则需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主导。企业领导层每年都需要组织对后备干部培养情况进行分析研判,结合其工作阅历、专业水平、学历以及培养目标等,因人因材因地施教,突出定向培养的针对性。同时,要安排更多后备干部深入企业一线进行锻炼,从而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对各类技术指标、操作流程等有所把握,提高后备干部的人岗匹配能力,提高其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进而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大对企业人才的培训力度。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不仅要提高职工的专业能力水平,更要在企业日常经营中构建创新管理机制,定期组织企业职工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学习信息网络知识,学习先进的管理经营理念,同时以外出参观、委托培养、挂职锻炼、专家传授等多种形式来加强对企业职工的培训,在注重提高企业职工专业能力的同时,特别注重培养提升职工的创新创造创业能力,以职工的创新创造创业能力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管人才,用心用情把国有企业人才培养工作抓实抓好。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好国有企业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用心用情用力把国有企业人才培养工作抓紧抓实抓好。一要以更强的责任感抓落实。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真正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战略性资源、最宝贵资源,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在造就一流的人才队伍上拿出新招、实招、硬招,加快建立国有企业人才资源竞争优势。二要以更强的合力抓协同。企业党委要切实履行牵头抓总职责,对人才工作重点难点堵点精准把握,加大破解力度。国有企业各部门要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合力。三要以更强的政治引领聚人才。把加强政治引领融入服务之中,全方位支持人才、帮助人才,千方百计造就人才、成就人才。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国有企业中来,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国有企业应有的贡献。 (作者为平定县城镇供热有限公司党委办公室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