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银富检修农机 装药、起飞、定位、喷洒……连日来,这一套“标准动作”在市丰鑫种植专业合作社托管的农田里反复上演。合作社的植保飞手们常常是趁着微亮的天光就出门了,奔波在田间地头加紧实施玉米“一喷多促”。“目前,合作社有3台植保无人机,这段时间都是满负荷作业。除此之外,合作社还有高秆作物适用的高地隙植保机,也能派上大用场。只有在地块特别狭小的区域,我们才会背着微型植保喷雾器人工作业。相比之前植保全靠人工,现在的植保方式先进多了。”市丰鑫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赵根所说。 这样耗时少、效果好的植保方式,既让社员省力又让村民满意,得益于市丰鑫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银富的大力推广。年过六旬的王银富是平定岔口乡红富庄村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热爱农村、热爱土地是他血脉里流淌的情愫。从主要从事粮食收储到拓展出农资销售、农业生产托管、粮食收储烘干等“种—加—销”全产业链,近年来,王银富坚持巧用技术、科技兴农,努力跳出传统农业生产高投入、低效率的困局,推进“汗水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变。 王银富下决心走上科技兴农之路,源于前几年的一次“外出”。那次他本来是为粮食交易跑市场的,经过河北省张家口市,他看到大片大片的谷子种植基地时十分惊讶。王银富说:“在我的印象中,种谷子是特别费心劳力的营生。别的不说,光锄草就十分消耗体力。我向当地人请教种好谷子的秘诀,一问才知道,原来人家种谷子是地膜全覆盖、全靠机械作业。”可推行机械化得具备土地平整、连片的先决条件,而王银富所在的岔口乡大多是条块地、农机使用受限。“没有条件,咱就创造条件。我带头给咱家乡改造大块地!”取到“真经”的王银富雷厉风行,决定在“贩粮”之余,探索现代农业生产之路。 开垦荒地、填沟修路、流转土地、购置农机、学习先进的有机旱作技术……尝试现代农业生产的头一年,王银富就打造了500亩谷子种植基地。在市、县农机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他购置了4台农机。“谷子种植、收获用上了农机,地膜全覆盖后地里压根不用锄草,人工成本大大节约,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当年谷子大丰收,让我信心大增。”王银富说。 初次尝试成功,王银富种地的热情进一步高涨,投入人力、财力改造耕作条件、更新农机更舍得了。几年下来,合作社已打造规模种植基地3000亩,分布在平定县和郊区的多个乡镇。他们托管的面积已经超过1万亩,辐射十多个村、500余户村民。“别看我们种这么多地,从种到收,只需要20多个人。为啥?因为咱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不得不说,农机的威力就是大。”王银富由衷感慨。 在合作社的农机库,拖拉机、旋耕机、播种机、植保无人机、秸秆切碎还田机等一应俱全。“这几年,合作社已经更新换代了3批农机。农机的型号多、更新快,可咱的经济实力有限,做不到年年更新,我就选择适合本地丘陵地形的,仔细比较各项参数,挑选大品牌、性价比高的买。去年,合作社承担了省级农业机械化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各级农机部门对我们的扶持力度更大了。我们不仅得到农机专家的技术指导,还享受了农机购置补贴。这不,我们又新添置了11台中小型农机。其中,我们这台品字型摆放播种机是全市首次引进的。运用品字型摆放播种机的玉米地每亩大约增加1200株,对提高农作物单产很有帮助。”王银富说。 谈到未来,王银富仍然充满干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我们种粮的积极性更高了。新时代农民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慧种粮’才能多种粮、种好粮。”(郭鑫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