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民收大蒜

张少云察看晾晒的大蒜 8月20日,盂县路家村镇中乌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少云看过村里收获的大蒜晾晒情况后,把下一步计划记在手机备忘录里,他一边打字输入,一边喃喃自语:“这些大蒜晾得还行,该准备销售了,得抓紧联系。” 去年,中乌纱村种植了20多亩大蒜,今年5月开始收获、晾晒。大蒜收完后,村里又抢抓农时种上了糯玉米,过段时间就能收获了。“这几年,我们村先后种过蜜薯、油葵、大蒜、糯玉米,每种都很成功。这样的特色种植让我们开阔了眼界,不断寻找适合本村发展的‘新赛道’。”说起尝试特色种植的过程,张少云信心满满。 中乌纱村位于路家村镇北部,全村有1800多亩耕地、490多户村民。与我市大部分乡村一样,中乌纱村以种植玉米为主,村子的发展道路和村民收入模式比较单一。为了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中乌纱村开始了尝试。 2022年初,中乌纱村整理了20多亩土地。继续种植玉米,还是试种些别的作物?中乌纱村支村“两委”进行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应当突破固有思想的限制,多尝试,才能有收获。当年,中乌纱村利用这20多亩地试种了蜜薯。第二年,试种品种改成了油葵。“虽然土地是生地,但是蜜薯和油葵的产量都不错。我们还把油葵榨油后分给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大家感觉油的品质很不错。”张少云说。 蜜薯和油葵每年只能种一季,闲置的土地有些浪费。去年油葵收获后,中乌纱村决定种植大蒜。大蒜与普通作物不同,种下后可以越冬,来年春末收获,收完后还可以种一季农作物,能充分利用土地。 中乌纱村没有种植大蒜的经验,只能从河北购买蒜种,请来技术员指导种植。张少云说:“每个蒜种种下时,需要头朝上才能生长。机器做不到这一点,所以我们全靠人工种植。种完后,天气就开始变冷,为了保证蒜种顺利越冬,我们在土地上覆盖了三层膜保暖。” 经过了一个冬天的等待,今年春天,20亩大蒜全部发芽了,大家悬着的心放了下来。抽蒜薹是大蒜种植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如果不及时抽蒜薹,会影响大蒜分瓣,结出独头蒜。在技术员的指导下,村民又学会了抽蒜薹。大蒜顺利进入了收获季。 “正常情况下,大蒜亩产6000斤左右,因为今年天旱,亩产只有2000多斤。收获大蒜后,我们马上种了糯玉米。秋天糯玉米收获后再种大蒜,这样循环起来,两年可以种3季作物。”张少云说。 种植大蒜为村民提供了不少工作岗位。种植、抽蒜薹的过程需要人工完成,虽然用工量较大,但是活儿并不重,适合留守在村的老年人。55岁的村民李连怀受过伤不能干重活儿,种植大蒜的工作正好适合他。“大蒜种植产业真不错,不但让村集体增收,还让我们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我们特别支持村里的决定,希望我们村能发展得更好。”李连怀说。(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