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新闻 热点专题 综合要闻 日报 晚报 评论 文苑 交通 摄影 看乡村 专版 市场
阳泉新闻网 >> 看乡村
苌池镇红崖底村瞄准特色养殖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
“毒物”变成宝 开启致富门
发布日期:2023-11-20 06:50
来源:阳泉晚报

投喂蝎子

  11月15日,位于盂县苌池镇红崖底村的盂县安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场里,几名村民围坐在一起,用勺子将沙土填入一次性塑料杯。“每个塑料杯里铺进两厘米厚的土,就能做成一个简易的蝎室,用来当孕蝎的产房。这是我从河南郑州学的方法。这样做既省时省力,还能降低养殖成本。”盂县安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远卿说。

  张远卿还是红崖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他说,以前村里产业少,见效慢。要想壮大村集体经济,就得发展多元产业,蝎子养殖项目就是今年村里新发展起来的特色产业之一。项目占地约2.1亩,共建有1间饲料房、1间产房、2间工作房和6间育肥房,采取“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养殖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运行。

  蝎子这种尾部带有毒刺的节肢动物,常被人们视作“毒物”,但在张远卿眼中,这种“毒物”反而是能带动村民增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宝贝”。2022年,张远卿在网上浏览时注意到蝎子养殖成本低、繁殖快、销路好,便萌生了养殖蝎子的想法。“蝎子体内含有多种药用成分,被广泛用于中药制品。中药材市场对蝎子的需求量很大。蝎子繁殖比较快,一年能产两次,每次可产仔蝎20~50只。”张远卿说,“养蝎子,引种一次就够了,不需要多次购种。和其他养殖产业相比,蝎子养殖的运营成本低,市场还很稳定。”

  谋定即动。经过支村“两委”商量,今年7月,张远卿作为代表专程赴河南郑州考察。经过一个月的潜心学习,张远卿学会了养蝎技术,并回村教村民养蝎子。

  事非经过不知难。“很多人觉得蝎子很‘皮实’,但实际养殖起来没想象中那么简单。比如说,育肥间里的温度需要精准把控,温度过高,蝎子容易脱水,温度低了,又会抑制蝎子的生长速度。想要养好蝎子,需要足够细心。”张远卿说。为了把蝎子养好,张远卿还通过视频连线,请河南郑州的技术员线上指导。

  随着合作社的投产运行,周边村民有了更多就业增收的机会。张远卿介绍,目前,合作社带动苌池镇东苌池村201户、红崖底村100户、鑫罗村8户、兴道村7户通过“联帮带”机制享受产业带来的收益。项目预计可带动周边农户户均年增收5000元。

  “蝎子的行情一直不错,现在市场价格每公斤1200~1300元。按照计划,到年底,合作社出售蝎子预计可带来200万元的收入。”对于蝎子养殖项目的发展,张远卿信心十足。(芦蕊   侯大旺)


(编辑:王宁 韩璐 责任编辑:白洁)
主管:阳泉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主办:阳泉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4120190003
晋公网安备14030302000113 晋ICP备0700445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晋)字第060号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桃北中路87号 电话:0353-6658025 邮编:045000
阳泉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阳泉新闻网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分辨率1024*768
阳泉新闻网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