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们玩区域游戏。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上站幼儿园每天下午组织的区域活动正满足了孩子们快乐游戏的需求。 下午4点,区域游戏时间到了,小班的孩子们尽情游戏着。我游走在孩子们身边,静静地观察着。慢慢地,我发现了不乐观的情况:在角色游戏区“娃娃家”和“生活区”里的孩子越来越多,开始拥挤起来。“我要抱娃娃!”“你快点出去!”“我要玩炒菜!”……刺耳的声音传入我的耳朵。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现象?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其实,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从熟悉的家庭环境迈向集体生活,遇到的挑战首先是新环境的适应及生活自理能力的锻炼。他们不具备足够的自主意识,自我控制能力也较弱,但是行为可塑性强,善于观察、学习和模仿。而“娃娃家”中有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和人物的再现,正好弥补了幼儿情感上的空缺,所以孩子们会争抢着在这里玩。同样,生活区的游戏材料简单易操作,能满足其重复性动作的需要。因此,这两个区域对小班孩子们具有特殊的吸引力,成为区域游戏中的“热门区”。 怎样让孩子们对其他区域产生兴趣呢?如何让孩子们在区域游戏中收获更多的经验呢?这是我深入思考的两个问题。 经过反思,我做了区域设置的改进。首先,我扩大了“生活区”和“娃娃家”的面积;其次,在益智区、美工区增加了生活化低结构材料的投放,包括自然界中的树叶、石块、贝壳、羽毛等,以及废旧材料瓶子、纸盒、报纸等。生活化的游戏材料的增加,让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游戏兴致更加高涨了,持续游戏的时间也延长了。实践证明,这些取之方便、用之有趣的材料丰富了幼儿的情感体验,孩子们从中收获了创造的乐趣、成就感和更丰富的经验。 瞧!有的孩子自由专注地练习着夹、舀、倒、切、穿、叠等动作;有的孩子用贝壳、树叶等材料创作着自己的艺术作品;有的孩子用纸箱、瓶子、报纸等装点着高楼大厦……区域活动成了孩子们最喜爱的游戏空间! 组织区域游戏是教师的专业基本功。作为一名新教师来说,通过不断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才能让自己不断成长,获得专业进步。“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工作中,我要从幼儿立场出发,以幼儿为本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努力倾听幼儿的声音,追随幼儿的兴趣,为他们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促进幼儿更好地学习和发展。申 莉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