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漾泉学校小学语文组着力探索通过优化作业设计,实现提质增效新方法。老师们立足“依标、扣本、据元”,以作业设计为主线,着力作业优化设计研究,总结出“一‘元’三‘课’”优化策略。采用优化作业设计逆向倒逼课堂教学,推进课堂教学“教、学、练、评”一致性的落实。
“一‘元’三‘课’”优化策略,即“一元”——单元统领,“三课”——课前预习、课中落实、课后拓展。
单元统领 明确目标
单元统领就是要进行单元整体备课,强调教师教学时教学目标要清晰,以此促进“教、学、练、评”一致性的达成。本着这个目标,语文组的老师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树立小学语文大单元的整体意识。每个单元教学之前,教师要紧扣语文要素和单元主题“双线组元”的特点进行单元统领,确立本单元的整体教学目标。
确立小学语文单元作业内容。以单元教学目标的实现为要求,分析教情、学情,研究课标、教材,确定本单元语文作业内容和达成目标。
细化分解课时作业。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依托文本,将单元目标分解成课时作业,逐层完成教学目标,细化落实语文要素目标。
课前作业 撬动课堂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老师们用课前作业引导预学前置,即课前“自主学习”。每节课前均布置相应的预学作业任务,让学生按照作业要求,自主完成。
语文课前作业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语文常态化作业,主要为简易型练习,着重“五个一”,即读一读(朗读、默读、速读)、标一标(自然段)、想一想(提出来自己不懂的问题)、写一写(生字、批注等)、画一画(词语、佳句等);第二类是课前作业,提前一天布置,指向第二天课堂教学目标,主要是强调对课堂主要内容的把握。
课堂作业 深耕精练
课堂教学大力推行“4321”教学模式,倡导“导学、悟学、互学”三种学习方式在课堂中充分应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力争打造高效课堂,整体提升教学质量。老师本着主体、分层、高效、发展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作业中设计掌握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等要素,进行深耕精练,挖掘语文魅力。
内容分层化。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业内容细化分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均有“事”可做,都能获得轻松、愉悦、满足的心理感受。
形式多样化。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可以采用书面作业、口头作业等个人作业形式,又可以采用小组作业甚至是全班作业的形式,这样可以有效保证教学目标的落实。作业内容有教师命题、学生出题、师生共同命题三种形式,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出发,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
内容趣味化。为更有效地落实课堂教学目标,充分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拓展学生语文思维,课堂作业内容采用诗词朗诵、课文背诵、成语故事、字词竞赛、古诗歌曲等多种形式,既巩固知识又能够学中有趣,让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课后作业 拓展延伸
课后作业重在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整理知识体系、巩固知识并加以应用。学校名师引领团队以《山西省12门学科作业设计要求》为参考,从基础性作业、阅读性作业、实践性作业、趣味性作业、综合性作业等方面入手,优化设计小学语文课后作业,避免课后作业的单一重复,同时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低段、中段学生课后作业设计既要有“练手劲”作业,夯实学生基础,又要设计“动脑筋”的“活”作业,通过“学一学”“说一说”“画一画”“演一演”等学生喜欢的形式,让学生真正喜欢上作业,成为作业的主人。
高段学生尽量设计“课内尚未开发”的“掘脑子”作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真正把家庭作业纳入“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和有效拓展”的轨道。例如学完《春日》《咏柳》后,可以将作业设计成让学生写一首赞美春天的诗,让学生过一把诗人的瘾;在学完《太阳》后,布置学生去了解某种产品的性能、用途,学写产品说明书、广告语,赋予作业创新性,既让学生掌握了新知,又结合了现实生活,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语文优化作业设计研究的探索与改革,虽“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语文组全体教师将结合实际,积极创新,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漾泉学校 魏 荣)